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58 点击次数:180
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水之胜刚也,弱之胜强也,天下莫弗知也,而莫之能行也。故圣人之言曰:受邦之诟,是谓社稷之主;受邦之祥,是谓天下之王。正言若反。
注:
无,wú,“无为”的省略。例:无又入于无间。
易,yì,改变,变换。
诟,gòu,诟病。原文“訽”。指对他人的指责或嘲骂,常用于批评性言论中,表达不满或失望。例:曹人诟之,不行,师待之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
稷,jì,古代一种粮食作物,指粟或黍属,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。
社稷,指国家。
主,zhǔ,主宰为私,对应刚强。例:生而弗有,为而弗恃,长而弗宰。
祥,xiáng,善,吉利。例:大邦有子,伣天之妹。文定厥祥,亲迎于渭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
受邦之祥,原文:受邦之不祥。这样不仅在韵律上与“受邦之诟”对应,在含义上也与“受邦之诟”对应。社稷之主治理天下为私,用的是刚强,所以受邦之诟;天下之王治理天下为公,用的是柔弱,所以受邦之祥。
王,wáng,不主宰为公,对应柔弱。例: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殁身不殆。
正言若反,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。
解: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,而克服坚强却没有什么能够超过它,以它无又入无间的特性改变了不平衡不和谐的不利局面。水之胜刚、弱之胜强的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,但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却没有人去应用它。所以圣人的话这样说:受到基层平民的诟病,这叫做社稷之主;受到基层平民的爱戴,这叫做天下之王。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。
分析:
可以结合德经第43章和第73章来理解:
第43章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,无又入于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能及之矣。”
注:
无,wú,无是无为的省略。例: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
又,yòu,作连词表转折,强调持续不断状态。原文“有”。例: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。
无又入于无间,持续保持无为的状态。
无为,实现平衡和谐的一种途径。无为应对的是本身处在盈满刚强状态,采用的方法是知止柔弱。自然界通过自然而然达成,人通过损之又损达成。例:为学者日益,为道者日损,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。
希,xī,少。
及,jí,比得上。
解: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,无又入于无间,我就是从水的柔弱胜刚强悟出无为的好处的。不言的身教,无为的好处,天下少有能够比得上的。
第73章:“知不知尚矣,不知不知病矣。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”
注:
知,zhī,主持,管理;例:知县。
知不知,不用错误的生存观念来管理国家。例: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。
不知不知,用错误的生存观念来管理国家。例:以知知邦邦之贼也。
尚,shàng,尊崇,注重。
病,bìng,不满,责备;例:诟病(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、辱骂)。
病,bìng,损害,此处引伸为修正。
病病:修正自己的错误、过失。
解:不用错误的生存观念来管理国家为基层的平民所称道,用错误的生存观念来管理国家为基层的平民所诟病。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不被基层的平民诟病,是因为他不执持和传播错误的生存观念,并把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上贤、贵难得之货、现可欲等做过头的事情恢复过来,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不被基层的平民诟病。
图片
作者:曰静2017,姓丘,名平,江西铜鼓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